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道:“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材料表明( )
A.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
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
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 B. | 美国内战时期 |
C. | 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 D. | 巴黎公社期间 |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 |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C. |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 D. |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 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 | 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 B. | 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
C. | 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 D. | 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 | B. | 《天津条约》 | C. | 《马关条约》 | D. | 《辛丑条约》 |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 | 曾国藩 | B. | 李鸿章 | C. | 张之洞 | D. | 袁世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