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时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填(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为了用实验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这个结论,张海和聂鹏同学找来了如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0——5N)一支,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一盒,细线一根。请利用给出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并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1)实验步骤
(2)实验记录表
为了测定不沉入水的蜡的密度,将一蜡块用细绳系着一块铁,并把它们放入盛水的量筒中进行实验,如图,现在有如下的测量步骤:
A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2;
C用天平测出蜡块和铁块的总质量m3;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E读出水面的刻度V1;
F只将铁块全部浸没水中时,读出水面的刻度V2;
G将铁块和蜡块全部浸没水中时,读出水面的刻度V3。
(1)请根据实验要求,把上面不必要的测量步骤选出来,并把它们的字母代号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计算蜡块密度时所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 _。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请你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实验器材: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带挂钩的木块一个、细线、弹簧测力计一个。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小梅想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小梅保持阻力为2 N,阻力臂为0.15 m不变,然后改变动力臂L1和动力F1,并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分别测量出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帮助小梅归纳出动力F1跟动力臂L1的关系:
在杠杆平衡时,如果保持不变,
则F1 =。
L1/m |
0.3 |
0.25 |
0.15 |
0.1 |
0.06 |
0.05 |
F1/N |
1 |
1.2 |
2 |
3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