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
C.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下列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aCl2、NaOH、KNO3、Mg(NO3)2 | B.FeCl3、H2SO4、KCl、NaNO3 |
C.NaHCO3、KCl、NH4NO3、Na2SO4 | D.Mg(NO3)2、Na2SO4、NH4Cl、KNO3 |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
B.升高温度,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使乙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某气体混合物由H2、N2、CO和CH4中的两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点燃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浓H2SO4和NaOH溶液,结果两溶液的质量均有增加。则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N2和CO | B.H2和CO | C.N2和CH4 | D.H2和CH4 |
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①、②分别与④、⑤反应均能形成与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 |
B.上述粒子间能形成AB型、AB2型、A2B型化合物 |
C.上述粒子形成化合物前后,质子总数、电子总数均发生改变,而质量不变 |
D.上述粒子形成化合物前后,在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均不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