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 — 2014年广州灰霾天气变化情况
注:PM2.5是产生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2014年广州PM2.5年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40倍,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材料二:广州PM2.5来源究竟如何?经过一年多的手工检测和在线质谱仪分析,近日广州市环保局发布了《广州地区PM2.5来源解析及削减控制措施》,这是比较权威的首张广州PM2.5“图谱”,排在前四位的来源是工业源(32.1%)、机动车尾气(21.7%)、扬尘(10.4%)和生活面源(8.6%)。(说明:源解析就是要弄清PM2.5的排放源,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就进一步降低广州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合理建议。
2014年10月,铜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受家庭暴力伤害女童小玲的父亲邵某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2015年2月,铜山区人民法院再次作出审判,撤销小玲父母的监护人资格,指定铜山区民政局作为女童监护人,立即生效。这是全国首例由民政部门申请撤销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资格案件。
(1)邵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分别属于哪种刑罚?
(3)铜山区民政局申请监护小玲,属于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
人生就是选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下面请你一
起参与探究
选择一:情与法的选择
儿子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了现场,年迈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躲避法律惩处,竟然自己到交警队称自己是肇事者……经审讯查证后,父子二人最终均被刑拘。
(1)年迈的父亲除了缺失法律意识,还错在哪里?
选择二:生与死的选择
八年级学生叶某与同伴一起到某市江边玩耍。叶某的一只拖鞋不小心掉入水中,叶某想捡回鞋子,情急之下,失足落水,被江水冲走。同伴见状,吓得大声哭喊。一名初中生闻声赶到,二话不说便跳入江中救人。最后叶某与就救人者都因不谙水性而被江水夺走性命。
(2)材料中救人者的做法值得我们提倡吗?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选择三:义与利的选择
“你”以优异的成绩被名牌大学录取,可你却为学费而发愁。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了解这一情况后,表示愿意资助你,条件是要你拍一则电视广告,说你是在服用了这家企业生产的健脑口服液后,才能在高考中一举夺魁的。但是家境贫寒的你从来没有服用过任何健脑口服液。
(3)“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结合“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有关知识说出选择的理由。
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民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接近三亿,中学生上网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1)初中生晓峰在放学的路上,经过一家网吧。网吧老板对他说:“小同学,进来玩玩,包写作业!”此时晓峰应该怎么做? 晓峰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抵制身边的各种不良诱惑。
背景材料:PM2.5(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的细颗粒物)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有毒物质。右图是人们在晴朗的白昼拍摄到的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情况。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尘暴更严重。某班同学结合上述材料和右图展开讨论,最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PM2.5的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没办法治理。
(1)请你谈谈这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PM2.5的产生与中学生无关,不必杞人忧天。
(2)请你谈谈这种观点。
(3)防治PM2.5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背景材料:小魏是某校90 1班的学生。一天,他在上学途中看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急忙把老人扶了起来,并求助路人呼叫“120"。等医护人员赶到后,他说明了情况,就匆忙地赶到学校,被值班老师登记迟到了。小魏所在的班一直是学校的“文明班",同学们对他迟到的事都非常气愤和失望,班长抱怨地说:“因为你的迟到可能会影响我们文明班的评比!”。 小魏深感内疚,再三道歉,并把迟到的原因告诉了同学们,班长马上向他表示歉意和认可,同学们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小魏同学的言行所体现的优秀品质作简要概括。
(2)班长和同学们得知真相后的言行表现了哪些优秀品德?
(3)请你简要评析小魏和班长的上述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