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源与科技活动比较情况

 
在校大学生/万人
授权专利中发明比例(%)
流动人口占全国比重
长江三角洲地区
228.17
9.61
22.07
珠江三角洲地区
166.85
5.08
40.57

 
材料二:珠三角、广东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是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其优势是:市场开放早,市场成熟度高,投资环境好,市场空间大,政府具备了成熟运行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宽松的政策环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则相反(浙江除外),其主体是以规划管理型的政府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其优势是:政府较规范,文化底蕴好,教育发达,研发技术比较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瓶颈:政策是制约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质量成为制约珠三角发展的因素。现在两者都在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寻求更好的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模式。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详细论述地方的文化底蕴与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说明在“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
有人认为, “只要把蛋糕做大,就能促进社会公平”。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1分)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来自全国的代表认真商讨“十二五”规划。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减缓社会矛盾,成为此次规划的亮点,而“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
材料一: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领导纷纷下到一线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经 济发展意 见,主要针对大家至为关注的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等突出问题展开调研。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56分)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文化景观的形成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其特点往往与当地环境特征相适应。自然环境影响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功能,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有指示作用。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篷式住宅,以毡房最多见。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1)试分析蒙古包“春洼、夏岗、秋平、冬阳”迁徙的原因。(16分)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遭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一一孔子
材料三:……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 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一《独立宣言》
(2)材料二中孔子为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的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否真正得到了体现?结合事实说明。(8分)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6分)
材料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到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不断增长,而居民的收入和劳动者的报酬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平均在三倍以上;一些企业的高管工资与职工工资的差距达到数十倍,甚至几十倍;一些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差距也达到了数倍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
(5)请你运用经济知识,针对材料四中分配不公的状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10分)
材料五: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但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居民问题即其中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6)结合材料五,用哲学中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l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6月13目以来,南方出现了强降雨过程,造成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10省区遭遇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和民政部6月23曰8时统计,受灾地区累计受灾人口达2939万人,农作物受灾1 619千公顷.因灾死亡200人,失踪1 2 3人。面对严重灾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一支支救援大军星夜兼程从四面八方支援灾区,基层党员干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连续作战:受灾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自求互助。
材料二:6月22 日,财政部、民政部向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5省(区)紧急下拔中央救灾资金2.5 3亿,用于支持重点灾区的紧急转移安置等应急救灾工作。南方省区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洪灾中物价的波动,尽快抢修、恢复交通要道,确保备种生活必需品的运输: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屯积物品,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引导农民加快生产适销对路、生长期短的蔬菜水果,满足市场需求。
材料三:强降雨考验着江河水库的承受力,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与执行力。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讯抗洪救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应对。6月l9日,针对两座水库无人值守问题,广西岑溪市政府启动问责程序,对11名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诚勉谈话等处分。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期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政府采取的各种抗洪救灾措施。(10分)
(3)材料三是如如体现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部某地区城乡参加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统计表

年份
(年)
城市参加基本养老
保险人数(万人)
占城市职工
比例(%)
农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占农村人口
比例(%)
1999
57.88
57.4
27.83
6.8
2009
88.23
86.3
46.15
10.8


注:在过去的十多年,该地区年内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9.5%;财政支出中,社保支出的比例年均增长2%。
材料二 2009年我国在320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中央财政安排了30亿元,对东、中、西部试点省份,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迈出了历史性步伐,将使亿万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社会保障。
材料三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材料,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三,用政治常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