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____________。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___ _____。
(3)下图为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根据你所学习的有关知识,解释注意事项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有关探究实验,请据表回
答:
脸盆编号 |
洗涤物(等量) |
洗涤温度 |
洗衣粉(等量) |
水量 |
洗净所需时间 |
1 |
油污布 |
45℃ |
加酶 |
2 L |
4 min |
2 |
油污布 |
45℃ |
普通 |
2 L |
7 min |
3 |
油污布 |
5℃ |
加酶 |
2 L |
9 min |
4 |
油污布 |
5℃ |
普通 |
2 L |
8 min |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____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衣料中的________。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过程,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进入生物群落。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只写一点)。
(4)上图框中绿色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若上图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kJ。
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若遭到破坏就会使代谢紊乱。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会有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流失,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流失,从而使机体消瘦。现有一逐渐消瘦的病人,请完成下面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略)
实验步骤:
试管 步骤 |
试管A |
试管B |
试管C |
① |
2 mL待测者尿液 |
? |
2 mL蒸馏水 |
② |
滴加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试剂,并用水浴加热 |
||
③ |
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记录 |
(1)步骤①试管B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使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该试剂使用时应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若试管A、C都不变色,而B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个体不是糖尿病患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要确诊,还必须检测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 ,①处的激素名称为 ,作用为 (用“+”和“-”表示)。
(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 ,刺激图中的 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 。
②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 次和 次。
③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 。
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
(2)内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Ⅰ、下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利用。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中的X为降低血糖浓度的激
素,其作用是促进图中的过程。(用
字母表示)
(2)b过程的发生需要光反应提供。
(3)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能发生e过程的有。
(4)在生物圈中,植物通过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然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空气中的CO2含量升高,形成,导致气温升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因而我们倡导低碳生活。
Ⅱ、植物吸收硝酸盐后,必须经过硝酸还原酶的作用还原成NH4+才能被利用。研究表明,硝酸还原酶是在有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生成的诱导酶。请根据所给的备选材料用具,验证硝酸还原酶是在有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生成的诱导酶,并预测实验结果。
提示:硝酸还原酶能催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反应如下:
亚硝酸盐能与某X试剂生成红色化合物。
备选材料用具:水稻种子,A营养液(氮素为NO3-的营养液),B营养液(N素为NH4+的营养液),0.1mol/L的KNO3溶液,缓冲溶液,2mg/ml的NADH+H+溶液,X试剂,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分别培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水稻幼苗,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缓冲溶液,研磨成匀浆后离心,获取上清液,除去其中的无机盐离子,即为可能存在的酶粗提取液A和B。
②取两只试管编号A、B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酶粗提取液A和B,再均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和2mg/ml的NADH+H+溶液,放于3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30分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振荡后,观察。
预测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