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能源、环境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
容器 |
甲 |
乙 |
反应物投入量 |
1molCO2(g)和3molH2(g) |
1molCH3OH(g)和1molH2O(g) |
平衡时c(CH3OH) |
c1 |
c2 |
平衡时能量变化 |
放出29.4kJ |
吸收akJ |
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1。相关数据如下:
①cl__________c2(填“>”、“<”或“=”),a=___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若甲中反应10s时达到平衡,则0~10s内甲中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
③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v(CO2)消耗=v(CH3OH)生成
b.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改变
c.CO2和CH3OH的浓度之比不再随时间改变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改变
④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后,下列不能提高H2转化率的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降低温度 b.充入更多的H2 c.移除甲醇 d.增大容器体积
(2)工业生产中H2S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常温下,用a mol·L-1的NaOH溶液吸收尾气后得到的溶液中c(S2-)=c(OH-),此时溶液的pH=12,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中c(HS-)=__________mol·L-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甲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乙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丁元素比丙多一个质子,由此推断: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_________族
(2)甲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Cl的_________(填“强”或“弱”)
(3)乙元素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__ ,指出它所含的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元素原子半径比丙元素原子_________ (填大或小)
(5)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它的酸性比磷酸的_________(填“强”或“弱”)
(6)另有A,B,C三种短周期元素,A和B同周期,A和C同主族,三者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1,三者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19,则推断出的元素依次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10分)下列各项反应速度的差异,分别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1)硫在O2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卤化银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3)MnO2加入双氧化水中反应更剧烈;
(4)同质量的铁片和铁粉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后者先反应完;
(5)镁粉在冷水中反应仅有微量气泡逸出,但加热时则有大量气泡产生。
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判断:第5分钟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_______.第5分钟时,Z的生成速率与Z的消耗速率相比_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根据下列要求,从①H2O②CH2=CH2③CH3COOH④HNO3⑤CH3CH2OH中选择恰当的反应物,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
|
(1)得到乙醇的反应 |
||
(2)与苯发生取代反应 |
||
(3)炒菜时加入一些料酒和食醋,可使饭菜变得味香、可口的原因 |
酯化反应 |
|
(4)由乙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共6分).从
A.乙烯 | B.乙酸 | C.葡萄糖 | D.纤维素 E.油脂 F.蛋白质六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字母序号填在空格内。 |
(1)属于烃类的是。
(2)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生成的有机物是。
(4)肉、蛋、奶等富含。
(5)能作为制造肥皂的原料是。
(6)棉花、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