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然后分液 |
B.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下 |
C.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
D.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
E.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体
F.在溴化铁的催化下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1)能;实验①生成NaHCO3其中溶解的CO2气体煮沸时除去,在实验③NaHCO3恰好被NaOH中和完全转化Na2CO3
(2)①不能;实验中使用的CO2气体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Na2CO3是粉末状固体②水除去HCl③锥形瓶④不合理;若不先驱出溶液中溶解的CO2气体,实验③加入的NaOH将有一部分消耗于与CO2气体的反应,使NaHCO3不能完全转化为Na2CO3。
依题意可知:
含CuO(4.24 - 0.02×12)÷80="0.05" mol
若CuO全部被还原为Cu,其质量应为0.05×64=3.20g。
故反应后的混合物应由Cu和Cu2O组成,
其中Cu2O:(3.36-3.20)÷16="0.01" mol
Cu2O质量的分数为:
0.01×144÷3.36×100%=42.9%
Cu的质量分数为:1- 42.9%=57.1%</PGN0093B.TXT/PGN>
某学生拟用50mL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25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②小心煮沸溶液1—2分钟;③在得到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1)他能否制得较纯净的Na2CO3?____。理由是____。
(2)按他的设计,第①步实验装置如下(图9-1):
①装置A使用的试剂是石灰石和盐酸溶液,可否使用纯碱代替石灰石?____,原因是____。
②装置B使用的试剂是____,作用是____。
③为了便于后续实验的煮沸、混合等操作,装NaOH溶液的容器还可使用____(填仪器名称)。
④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②、③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____,为什么?____。
关于“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pH变化”问题,化学界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理论派”认为电解氯化铜溶液后溶液的pH升高。
观点二:“实验派”经过反复、多次、精确的实验测定,证明电解氯化铜溶液时pH的变化如图9-2曲线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PGN0040B.TXT/PGN>
(1)电解前氯化铜溶液的pH处于A点位置的原因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2)“理论派”所持观点的理论依据是____。
(3)“实验派”的实验结论是____。他们所述“精确实验”是通过____确定的。
(4)你持何种观点?你所持观点的理由是____(从化学原理加以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