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李克强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
(1)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责任”和“政府权力的行使”知识,请你为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要有作为、又不能乱作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也日益加重。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环境污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汽车尾气、工业化水平提高导致的环境破坏等等。面对污染源日益增多,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和管控,我们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恶劣,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则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谈谈政府如何在环境治理中有所作为?
材料一:近几年闪耀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一些综合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这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GDP增速、能源消耗强度降幅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览表
年份 项目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GDP增速(%) |
9.8 |
7.8 |
7.7 |
7.5 |
能源消耗强度降幅(%) |
2.0 |
3.6 |
3.7 |
3.9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3.0 |
44.7 |
46.1 |
46.8 |
(注: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③)从世界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常态?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会议要求要从多个方面,让群众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结合材料,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说明如何让群众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为了切实提高市政府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水平,重庆市政府决定取消、下放、委托一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共计63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6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1项,委托区县(自治县)实施行政审批项目6项。
结合材料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市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必要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每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但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仍然很严峻,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发展模式单一、保护资金短缺、因无序开发导致自然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更有甚者,一处处传统村落正在消失,遭受淘汰。针对以上现象,有人认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存在和繁荣与自然经济、农业社会的发展轨迹相适应,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城镇化的今天,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消失、淘汰是必然趋势,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二:豫南某村依托山区优势发展旅游业,把原来的水塘变成了荷塘,把弯弯曲曲的小道变成了游客欣赏荷花的通道;原先的民居经过一番修整,修旧如旧,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联系;同时开辟农家乐饭店,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而且方便了游客。新旧一体、相得益彰的乡村风貌和乡村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保护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理由。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妥善处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3)就保护传统村落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