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东 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③曳杖声。
注: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 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③“铿然”:手杖碰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①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中“清”字的妙用。
②整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小桥彭炳
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
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晴水浸垂杨。 “落花如雪马蹄香”描写出落花怎样的特点?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首句最精彩的是哪个字?有何表达效果?
(2)作者借“商女”讽刺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与欣赏
(一)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对《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他们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 |
B.首句 “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 |
C.第二句两个“自”字,写出人的“伤心”与“水流”毫不相干、没有任何联系。 |
D.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 |
末句通过对比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诗歌阅读。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2) 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