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弓手应声刺之 |
B.远近皆服其能其真无马耶 |
C.学而不思则罔遂曳矛而斗 |
D.见必与之决生死轻寡人与 |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人三鼓(鼓:击鼓) | B.公将驰之(驰:奔跑) |
C.远近皆服其能(服:佩服) | D.适值偷在市饮酒(适:恰好)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
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
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 |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 |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B.万钟于我何加焉 |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②,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③,务尽 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阿:古地名。②鄄(juan):古地名③饰诈:掩饰,欺诈。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闻寡人之耳者_____(2)期年之后______(3)誉言日至_____ (4)田野不辟______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甲、乙两文,分条概括出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15分)
腰围上的中国
①大多数学者不同,英国通亚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和着席研究员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根据他的跟踪测量,他公布了一组数据:迄今为止,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已经从1985年的63.5厘米增长至76.2厘米。在短短的27年的时间里,中国男人的腰围粗了20%.更令人震惊地是,其中40~50岁的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了86.2厘米。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②其实,早在2002年,我国就有2亿人超重,其中大约6000万人肥胖。这个庞大群体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仅2003年,我国成人可归因于超重或肥胖所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中风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就高达211亿元。
③“仅仅在20多年前,即使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人们仍在努力填饱肚子,现在他们却在拼命减肥。”与弗伦奇共同完成著作《富态:腰围改变中国》的一位作者马修·格莱博表示:“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
④从杨柳细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人口的超重率增长了近40%,肥胖率增长了近100%。
⑤“啤酒肚”所体现的腹内积聚脂肪,即所谓的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心性肥胖将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更高,目前中国的肥胖人群中,八成以上存在这种肥胖类型。在中国,中心性肥胖是指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按照这个标准,本世纪初,我国35~74岁成年男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6.1%,女性患病率为37.6%.换句话说,我国已有近4000万名男性和9000万名女性处于危险之中。心脑血管研究专家介绍,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这“三高”会造成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锈迹。这些“锈迹”脱落下来,就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脑子里就是脑出血。这些脱落下来的“锈迹”还会堵塞血管,造成脑栓塞。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就是冠心病。近年来,这类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在逐步攀升。
⑥更让人忧心的是,在成年人腰围越来越粗的同时,中国的小胖子也越来越多,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经超过55万人,12%的儿童体重超重。
⑦是什么导致中国人的腰围越来越粗?在格莱博看来,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祸首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2003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到那里售卖美国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却几乎没有中式餐饮。
⑧与饮食结构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83.8%的成年人从不参加锻炼。
⑨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还注意到,城市化进一步“加粗”了中国人的腰围。“爱护草坪是中国公园的一个最普遍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园只是一条装饰得很漂亮的小径,而不是可以让人们嬉戏、锻炼的场所。”弗伦奇说。
⑩这样看来,要创造健康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减小腰围,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文章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第①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全文,说说导致中国人的腰围越来越粗的原因。
请结合⑦~⑨段的内容给政府提几条创造支持性环境的建议。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ou)隅:屋角。③匹夫:百姓。解释甲文和乙文中加点的词。
①秀:②颓然:
③衣:④举: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甲】文中作者醉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乙】卫灵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言文阅读
【甲】小石潭记(节选)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
罅②,瀑见。 ……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
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 (2)山行之极观也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甲】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 根据理解填空。
两文中的划线句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在开头交代了景物的______和游览者正式游赏前的______;不同的是,【甲】文第一句侧重______从角度写景,【乙】文第一句侧重从______角度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