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 B.会天大雨(聚会) |
C.广故数言欲亡(所以) |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愿) |
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互相忘记) |
B.天下苦秦久矣(天下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
C.卒中往往语(士卒们常常谈论这件事情) |
D.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里拿锐利的武器) |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无可奈何,无法摆脱痛苦处境,只好认命。 |
B.“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既点出了起义的直接原因,也说明了秦王朝刑罚的残酷,逼得农民走投无路。 |
C.“天下苦秦久矣”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
D.“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表现了陈涉、吴广起义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和支持,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的预见,显示了农民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 |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本文作者(填姓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本文作者的作品外,我们在本册教材上还学过“唐宋八大家”的另外文言篇目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每空只能填一个字。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这样的: 虎( )驴 → 虎()驴 → 虎( )驴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虎门节马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马为逆夷①所获。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②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③年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②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③道光壬寅:即1842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则昂首而去()(2)指为陈公马()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随他回家 |
B.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归还给主人,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 |
C.有时马呼叫着,盼望着有人带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它 |
D.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她。 |
马“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的原因是“”,这正是它“守节不变”的具体表现。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由马见人,人和马的“节”指的是、
的精神品质。
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黠鼠赋
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②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本文作者是朝的,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作品。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 表述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描绘鼠假死逃脱,童子困惑惊怪、措手不及等情状。 |
B.第②段侧重议论,分析鼠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
C.本文中“鼠之黠”和“人之智”形成鲜明对比,促人深省。 |
D.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抒情散文,叙述一只黠鼠脱逃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窥镜,谓其妻曰窥:
(2)孰视之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4)王之蔽甚矣蔽: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时而间进
译文:
(2)战胜于朝廷
译文: 归纳第一、二段文字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按要求填空。
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阅读下列文言文。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②主:掌管,主持。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诣 (2)固 (3)亡 (4)故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每句仅划一处)。(2分)
(1)其实味不同 (2)烛邹之罪有三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阅读两文,回答问题。(3分)
甲文通过“”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