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共17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谓为信然 ( ) ②此人可就见 ( )
③孤不度德量力( ) ④凡三往 (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乙文中与甲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
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和 ,“一对”指的是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两个即可)
治盗法不同
唐崔安潜为西川节度使,到官不诘盗。曰:“盗非所由通容,则不能为。”乃出库钱置三市,置榜其上,曰:“告捕一盗,赏钱五百缗。侣者告捕,释其罪,赏同平人。”未几,有捕盗而至者。盗不服,曰:“汝与我同为盗十六年,赃皆平分,汝安能捕我?”安潜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则彼应死,汝受赏矣。汝既为所先,死复何辞?”立命给捕者钱,使盗视之,然后杀盗于市。于是诸盗与其侣互相疑,无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内遂无一人为盗。
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齐素多盗,公择痛治之,殊不止。他日得黠盗,察其可用,刺为兵,使直事铃下。间问以盗发辄得而不衰止之故。曰:“此由富家为之囊。使盗自相推为甲乙,官吏巡捕及门,擒一人以首,则免矣。”公择曰:“吾得之矣。”乃令凡得藏盗之家,皆发屋破柱,盗贼遂清。
予乃知治世问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沉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
(选自《容斋随笔》)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出库钱置三市(市场) | B.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鞭子) |
C.他日得黠盗,察其可用(狡猾) | D.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沉命之计(依赖、仗着)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然后杀盗于市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B.何不捕彼以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C.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D.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沉命之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侣者告捕,释其罪,赏同平人。
②乃令凡得藏盗之家,皆发屋破柱,盗贼遂清。崔安潜和李公择治盗的方法各是什么?作者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指出下列加下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能名其一处也( )(2)群响毕绝()选文中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17)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用原文填空:
①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②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选出与例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双兔傍地走( )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③木兰当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出自本文最后一段的成语,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 _____。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①者,旷日②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③。惟④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⑤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⑥。于是还疾耕⑦,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①好猎:喜爱打猎。②旷日:空费时日。③知友:朋友。里:邻里。④惟:思考。⑤恶:恶劣,不好。⑥无从:没有办法。⑦疾耕:努力耕田。)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之故()②欲得良狗()
③于是还疾耕()④狗良则数得兽矣()“旷日持久而不得兽”中“而”的用法()
A.表并列 | B.表转折 | C.表修饰 | D.表顺接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则寓言中你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2)便要还家()
(3)便扶向路()(4)欣然规往()选出加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2分)
A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 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D 无丝竹之乱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