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②非:诋毁,埋怨。③非:错误。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男有分,女有归 归来见天子 |
B. |
是谓大同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C.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D. |
乐民之乐者 然则何时而乐耶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 |
货恶其弃于地也 皆以美于徐公 |
C. |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D. |
不得而非其上者 其一犬坐于前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①“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乙】文则明确提出了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忧民之忧”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乐民之乐”则主要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③“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请从修身立德的角度谈谈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认识。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21—23题。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①,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②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张兰坡:人名。②芸:沈复的妻子。.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珍如拱璧(珍:珍惜) B.从此誓不植兰(植:直立)
C.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而: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D.可以入谱者(以:用来)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沈复所养的这盆兰花为什么会死?请从选文中找出交代原因的句子。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8—2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遂许先帝以驱驰 |
B.便欣然忘食食不饱,力不足 |
C.期在必醉度已失期 |
D.以乐其志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其实是自传。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
(四)刘伶病酒
刘伶①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②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③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④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⑤,一饮一斛⑥,五斗解酲⑦。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⑧然已醉矣。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解】①刘伶: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②捐:倒掉。③摄生:养生。④祝:祷告。⑤名:通“命”。⑥斛:音hú(胡),量器名,一斛为十斗。⑦酲:音chéng,因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⑧隗:通“颓”。.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停顿处用“∕”隔开。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具酒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涕泣谏曰——扶苏以数谏故 |
C.隗然已醉矣——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D.供酒肉于神前——所欲有甚于生者 |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上文中刘伶的故事对我们求学、处事和为人有何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虽我之死 ▲②一厝朔东▲.下列句中划线的
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应 |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D.何以战? |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乞者王翁传 [明末清初]徐芳
洒口王翁,尝行乞至拏口陈长者家。有顷户启,一小鬟捧盆水,向外倾洒去。有声铿然,视之,金钏也。翁大喜,复念此钏必主妇洗妆置盆中,而鬟不知,倘主妇索钏不得,而疑鬟盗,或挞之急。吾贫人,横得重资,未必能享,而贻鬟累,以至不测,大不祥。遂留以待。久之,微闻户内喧声,似有所诃责。斯须,前鬟出,流血被面,望溪便掷。翁急前,持抱问故。鬟掷愈力,曰:“主妇失钏,而枉予盗。予何处得钏?与挞死,宁溺死!”翁曰:“然钏在,毋恐。”乃出诸袖中,俾持入,且曰:“待子于此久矣。”鬟入报,主妇以为谩,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事闻长者,长者曰:“世安得有此人?”亟召入,居然壮男子也。因问:“若能为我任奔走乎?”对曰:“幸甚!”于是使司门户稽察,辄胜任。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课,又辄称。长者知翁可任,益亲爱,待以家人礼,诸钱谷会计之重要者,悉以寄之。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复念此钏必主妇洗妆置盆中()②鬟入报,主妇以为谩 ()
③世安得有此人() ④悉以寄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课,又辄称。译文:、请结合文中材料,对王翁这一人物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