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段阅读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行以去,止于陶。……于是自谓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②陶:地名。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乃: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

居 家 则 致 千 金 居 官 则 至 卿 相 此 布 衣 之 极 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蠡乘船到齐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B.

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范蠡父子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C.

范蠡辞相的原因是他认为位高权重、久负盛名是不祥之兆。

D.

从“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可以看出范蠡是一个不重名利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粗衣衣: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去:离弃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恶:厌恶
D.愿闻教余:我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
B.时人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
C.少蕴藉然:可是,但是
D.若者是:判断动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填空。
⑴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 ”;二是“ ”。(用原文填空)( 2分 )
⑵“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 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届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
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
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
,历绝顶以问
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
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
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
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
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o):船桨。
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 ;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
句的内容相呼应。
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届中考山东济南卷)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有意会:体会,领会
B. 饮辄尽造:酿造
C.在必醉期:期望
D.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不详姓字安陵君许寡人
B.因以号焉不足外人道也
C.既醉退濯清涟不妖
D.黔娄妻有言能以径寸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届中考湖南株洲卷)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
清涟而不妖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予者何人?
②宜乎众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