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援疑质理 质:
(2)礼愈至 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 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幼时“嗜学”(好学)、 、 、 等优秀品质。(各限用一个两字词语)
文言文阅读。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ì):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最后一句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俟其欣悦()⑵媵人持汤沃灌()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⑷腰白玉之环()翻译下列句子。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未,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蒻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夏白眼,宣德①间人。能于乌揽核上刻十六娃娃,每一娃娃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②,荷花九鹭,其蟠曲③飞走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求之二百余年仅一人耳。
(节选自《清秘藏遵生八笺》)
【注】①宣德:明宣宗的年号。②螭(chī):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③蟠曲:屈曲,环绕,盘伏。用原文回答:甲文中“”一句说明了核舟所雕刻内容的主题;乙文中用议论表明夏白眼雕刻技艺高超的句子是“”。(2分)
解释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因:(2)清风徐来徐:
(3)诎右臂支船诎:(4)珠可历历数也历历: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每一娃娃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今年是奥运年,小张同学搜集到了一个印有伦敦奥运会的会徽的钥匙链(右图为该钥匙链及伦敦奥运会的会徽)。请你观察图片,为这个钥匙链写一段说明的文字。(钥匙链两面图案相同,颜色可以自己想象,不少于80字)(5分)
文言文阅读。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我任之()(2)去任之日()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无从致书以观 | B.计日以还 |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D.俯身倾耳以请 |
翻译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回答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