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孀居,犹才未中年。夫人性严明,训励诸子,言动以礼,姻族敬惮。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时霖雨久,宅墙夜隋,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戒之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乃令闭如故、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擢第,并有重名。虽贵达,稍息于辞旨犹杖之。景让除浙西,问曰:“何日进发?”景让忘于审思,对以“近日”。夫人曰:“若此日吾或有故,不行如何?”景让惶惧。夫人曰:“汝今贵达,不须老母可矣!”命僮仆斥去衣,箬于堂下。景让时已班白矣,搢绅以为美谈。在浙西,左押衙因应对有失,杖死,既而军中汹汹,将为乱。夫人乃候其受衙,出坐厅中,叱景让立厅下,曰;“天子以方镇命汝,安得轻用刑?如众心不宁,非惟上负天子,而令垂白之母羞辱而死,使吾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左右皆感咽。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训励诸子 训:教诲 |
B. |
家贫无资 资:钱财 |
C. |
夫人戒之曰 戒:惩戒 |
D. |
乃令闭如故 故:从前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A. |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
B. |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
C. |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
D. |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让母亲认为僮仆把船槽卖钱会招来灾祸,应该谨镇对待非正常途径得到的东西。 |
B. |
景让母亲寡居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受到烟亲族人的敬重,被搢绅传为美谈。 |
C. |
景让母亲责罚头发已花白的景让,因为他未按礼仪向母亲禀报到浙西就任的时间。 |
D. |
景让母亲斥责景让滥用重刑动摇军心,辜负了皇上重托,也会使年老的母亲蒙羞。 |
(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谓琰之曰 (2)同州事物固系(3)厉色形言
(4)比四五十案(5)词彩弥精(6)降阶谢曰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
③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 B.①且 ②为 ③而 |
C.①以 ②但 ③为 | D.①而 ②但 ③以 |
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④于干隧⑤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罢:通“疲”,疲乏。④殁:死。⑤干隧:地名。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君民者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
B.忠信以导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
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D.恣则极物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秦王不说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故不错意也 |
2.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3. |
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而唐雎语气。 |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小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何闻信亡() ④王许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题。
【甲】“推敲”的来历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他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不知不觉地,贾岛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贾岛因此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乙】诗词改字
王荆公①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②士人③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黄鲁直④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
注释:①王荆公:王安石。②吴中:地名,苏州。③士人:文人。④黄鲁直:黄庭坚。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旋改为“满”。
(2)凡如是十许字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翻译:
(2)至“用”字始定。翻译:【甲】【乙】两段文字一文一白,讲的都是古人“炼字”的故事。你觉得,韩愈建议贾岛用“敲”而不用“推”,除了表明贾岛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和读起来也响亮些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为什么“绿”字比其它字好?请作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