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日更定矣 是:________

毳衣炉火 拥:________

③ 僧澄波善 弈:________

④ 又有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________

(2)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4)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5)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湖最盛,为春之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⑤,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⑥,粉汗为雨⑦,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⑧。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⑨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
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④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⑤ 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⑥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⑦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⑨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下列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湖最盛:美 B.与杏桃相次开发开发:开花
C.午、未、申三时止:停止 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美丽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岚设色

A.拘束一室 B.如倩女靧面
C.呷浪 D.乃记而去

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准确的项是

A.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B.第二段写桃花之盛,看似偏离题意,其实是为“待月”做铺垫,衬出月色更为迷人。
C.第二段既写花,又写人,在二十里花海之中游人如织,“艳冶极矣”,颇有唐著名诗
人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情画意
D.在作者看来最招人喜爱的是西湖的春天和月夜之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6分)
【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文】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1)所识穷乏者我与()(2)今为妻妾之为之()
(3)有之()(4)药不辞 ()
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为宫室之美之项之强(《幼时记趣》)
B.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余缊袍敝衣处期间(《送东阳马生序》)
C.公疾非此药不可治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D.万钟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
(2)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译: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治水必躬亲》)
译:
联系甲乙两段文字及翻译句(3),说说人该如何保持本心?

阅读下面的短文。
冬蚁出曝其夏取之粟。他虫饥,过其侧,乞粟于蚁。蚁曰:“尔胡为不储粮于夏?”虫曰:“吾方向夏风而歌。”蚁笑曰:“君当夏而歌,则亦宜乘冬而眠矣,胡言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胡为不储粮于夏?
②吾方向夏风而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袜、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十艮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B.性淑均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男(《愚公移山》)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此贞良死节之臣 D.愿陛下亲之

如外人(《桃花源记》)小未孚(《曹刿论战》)
下面句子节奏的划分有误的是哪一项?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D.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节选的三段文字,诸葛亮意在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忠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强调了这一忠告的重要性?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既而儿醒(2)妇(3)一时齐发
(4)备 (5)惊觉(6)八尺屏障
翻译下列语句。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选出下面句中加线词语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

A.宾客大宴 B.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C.稍稍正坐 D.以为妙绝

文段是如何描写口技人的高超技艺的?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