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

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陈太丘与友行             ⑵苔痕上绿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之       ⑷岂五百里哉 
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
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 )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分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天下之所顺以:
(2)《传》称师在和不在众克: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时不如地使其性行不随禄以堕
B.三里城,七里之郭吾,楚国小子也
C.环而攻之不胜早丧所天
D.,亦我所欲也此言天地和则万物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乙文则是告诫子孙。(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9分,每小题3分)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 “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倩公一面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B.季梁大贤贤能之用(《隆中对》)
C.生紫阳先生寒暑易节,一反焉(《愚公移山》)
D.写别意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4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欲言(虽然) 皆朝齐(向)
B.意不足(还) 致亡灭(于是)
C.百姓得不安乐乎(怎么) 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过者(助词,的)

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今/齐地/方千里
B.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 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窥镜 自视由是则生 有不用也
B.美于徐公 土砾凸者为丘
C.蔽甚矣莲 出淤泥而不染
D. 此所谓战胜 朝廷冷光之乍出 匣也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八尺有余

(2)客之我者

(3)臣之妻

(4)时时而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

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