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时代的寒暄语,通过语言内容的变化分析它的特点和折射出的心理
(1)20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
(2)20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
(3)20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
(4)本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
内容变化的特点:
折射出的心理:
请为下面漫画拟定一个标题并写出它的寓意。
标题:
寓意:
下图是今年杭州新推出的特色街区“南宋御街·中山路”的LOGO(标识),请根据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LOGO的内涵。
观察下面漫画,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画面上的文字分别是“警钟”和“报喜”)
|
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公布,调整方案中重要一条是:五一假期减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各放假1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并在11月9日~15日期间征求民意。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请阅读分析后回答问题。
![]() 统计结果 调查内容 |
青少年 |
中老年 |
||
城镇居民 |
乡村居民 |
城镇居民 |
乡村居民 |
|
支持调整方案 |
86.5% |
68.7% |
76.6% |
68.1% |
反对调整方案 |
13.5% |
31.3% |
23.4% |
31.9% |
根据上表的调查结果,你得出什么结论,请分条列出:
。
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标志,请仔细观察,简要说明你对标志内涵的理解。
答: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