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按如图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和氯化铜溶液:
(1)A, B两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填标号,下同)。
(2)B池中,右边C是 极,电极反应式为: ;
(3)A池中溶解了6.5g锌时,转移了 mol电子。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分析甲酸的组成和结构后,对甲酸的性质提出如下猜想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加以验证:
猜想Ⅰ:甲酸具有酸性
实验Ⅰ:在甲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猜想Ⅱ:甲酸能发生酯化反应
实验Ⅱ:[装置如图(1)所示]
猜想Ⅲ:甲酸能生银镜反应
实验Ⅲ:[步骤如图(2)所示]
问题Ⅰ: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甲酸是强酸还是弱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Ⅱ:实验Ⅱ能验证猜想Ⅱ吗?__________________;如能,请说明你的理由;如不能,请指出实验Ⅱ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Ⅲ:分析甲酸的结构,实验Ⅲ中没有出现任何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Ⅳ:请你在仔细分析甲酸的组成和结构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关于甲酸性质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1)你提出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回答下列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见仪器的有关问题:
(1)在仪器①分液漏斗、②试剂瓶、③集气瓶、④滴瓶、⑤滴定管、⑥容量瓶、⑦量筒、⑧托盘天平中,标有“0”刻度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标有使用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仪器①试管、②分液漏斗、③细口试剂瓶、④广口试剂瓶、⑤集气瓶、⑥滴瓶、⑦酸式滴定管、⑧碱式滴定管中,用到“磨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分液漏斗、⑤烧杯、⑥蒸发皿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实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查时,教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炭粉或者是这两种的混合物,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
他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① |
假设1成立 |
② |
假设2成立 |
③ |
假设3成立 |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物质为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炭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完成下列各题:
①烧杯中__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M层上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3倍 |
X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1)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它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写出某溶液中含有该微粒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许多信息和规律。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周期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
|||||||||||||||||
B |
C |
D |
E |
||||||||||||||
(1)C 和D元素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这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 (填元素符号);
(3)上述五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
(4)写出A和C形成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用电子式表示B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