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满目创痍。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该怎么办?
(2)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局面叫什么?
(3)汉武帝是西汉大有作为的皇帝,简述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在政治、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题昭君墓》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当时匈奴首领是谁?
(2)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3)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 “汉武雄图”能够实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两段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

(1)这幅图上的机械名称是什么?
(2)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3)它的用途是什么?
(4)它的使用,比欧洲早多少年?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 ”,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
(2)依据上图,请你指出它的出发点:A ;“两关”:C ,D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夏朝建立到秦灭六国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人与人的和谐:请列举出这段历史时期出现的两对和谐的君臣。
(2)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和秦朝时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有哪些?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请根据提示:各举一例说明各种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3)统治的不和谐:
(4)诸侯国之间的不和谐: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5)根据这一段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说出两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