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 | B.X、Y、Z |
C.Y、X、Z | D.X、Z、Y |
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的溶液pH=7 |
B.N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
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 g |
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
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
滴管甲 |
烧杯① |
滴管乙 |
烧杯② |
A |
双氧水 |
二氧化锰 |
水 |
氢氧化钠 |
B |
盐酸 |
镁 |
盐酸 |
碳酸钠 |
C |
水 |
氢氧化钠 |
水 |
硝酸铵 |
D |
水 |
氧化钙 |
盐酸 |
镁 |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Na2CO3和CaCO3固体粉末 |
加足量稀盐酸 |
B |
除去CO2中的CO |
通过足量NaOH溶液 |
C |
检验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 |
加适量CaCl2溶液 |
D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足量水 |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B.c点表示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有关化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 |
C.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
D.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