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吴氏家。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时吴氏家延师儒。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求士为己用,闻鼎有才。鼎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
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任期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①属:交付。  ②受赇(qiú):接受贿赂。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舍县之吴氏家(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迎接) D.有司请除吏(减除)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生子能业温故知新
B.平章之妻受赇,请鼎每假借藏书之家
C.吏部请命鼎为公将鼓
D.见称如此人视端容寂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詹鼎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本文的作者是时代的(人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置土石?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愚公决定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其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本文是以二山的高大与愚公的老、弱作对比,显示愚公的坚毅和执著。
C.本文写操蛇之神的恐惧与元帝的被感动,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
D.本文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与坚毅乐观的精神。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路。属天寒,冰雪凌滑,进退不。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崖下,须叟,车轻进,群噪而前。
【注释】①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②向:将近。③铃铎:原系在牲口颈下铃,此处代指“牲口”。④缣:细绢。⑤结络:捆扎用的绳网。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文中,两处加点词“于”的意思是的;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是的。
A.相同 B.不同
根据文意,“属天寒”中“属”一词的解释,应选的一项是
A.同“嘱”。嘱托。例——“嘱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类,一类。例——“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C.适逢,适才。例——“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是、
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点:。(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本文作者是(填写人名),下列与本文作者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是。

A.《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B.《记承天夜游》作者苏轼
C.《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D.《口技》作者魏学洢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本文主要描写了卖油翁 和陈康肃 这两个重要场景,揭示了什么道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将军宜枉驾之(          )
(3)遂用猖蹶(       )
(4)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阅读下面语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庶竭弩钝,攘除奸凶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④今贼疲于西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