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列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         
(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           
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选段中作者回顾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③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③太师:师旷。(选自《韩非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臣之妻私臣(2)援琴撞之(3)面刺寡人之过(4)是非君人者之言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是/非君人者之言 D.王/之蔽甚矣

请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师旷侍坐于前 B王之蔽甚矣
皆以美于徐公惟其言而莫之违
C莫不私王 D公被衽而避
莫乐为人君人不知而不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邹忌、齐威王、师旷、晋平公,你最欣赏谁?简要说说理由。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从“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详写仲永才智,从“十二三矣”到“泯然众人矣”略写仲永才智,从“父利其然”到“不使学”略写仲永泯然众人的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 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 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有上书请 佞臣者则有 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 流水清浊,在其 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小石潭记》)
C.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 (《出师表》)
D. 朕欲使大 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 (《曹刿论战》)
2.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皆以为贤 B. 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 不欲以诈道训俗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

4.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

5.

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稍稍宾客其父() (2)泯然众人矣()
(3)尝主编《资治通鉴》()(4)俟能讽诵乃已()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或以钱币乞之 D.卒之为众人

.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余 闻 之 也 久
.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木兰诗》片段,回答问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情景。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