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4分)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 守:镇守,做……知州。颖州,在今安徽阜阳一带。② 一过:一遍 。③ 囊琴:用袋子装着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议其善否者否:差,不好 | B.工即鼓前曲一过鼓:弹奏 |
C.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薪金 | D.受工之直而已直:同“值”,价钱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翻译成现代汉语。
试概括詹懋举的性格特点或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2)宜乎众矣
(3)亭亭净植(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选文第1节从生长环境、、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于园》,完成小题。(共12分)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非显者刺()②缘坡植牡丹、芍药()
③后厅临大池()④瓜州诸园亭()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作者游于园的感受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这篇小小的短文给了在写作上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至少写出两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下列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2分,每个1分)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 B.尽争买鱼而献之/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 |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
E.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F公孙仪相鲁而嗜鱼/惠子相梁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选文【甲】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公孙仪的事例是否可以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文言文阅读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下面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知所以亡矣。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2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①十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注释】①负郭常稔之田: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地。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2)咸施之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日有食岁有衣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十亩号曰义田选出和所给例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不以物喜
A.以养济群族之人 | B.是以先帝简拔 | C.皆以美于徐公 | D.属于作文以记之 |
概括甲文的内容。
从甲文我们可以读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乙文中哪些事情是其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请写出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