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乙)曹公征荆州,孙权大惧,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权曰:“彼曹公者,实严敌也,新并袁绍,兵马甚精,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不然,将危。”权大怒,欲斩肃,肃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节选自《汉晋春秋》)
【注释】①摽biāo:抛弃。②赈:救济。③克可必:指必定会攻克。 ④诣邺 :送到魏国国都,即向魏国投降。⑤即:倘若,如果。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⑴性施与   (    )          ⑵劝权曹公 (    )
⑶不如兵助之(   )               ⑷权之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
两则短文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鲁肃,请认真品读文本完成以下填空。
(甲)文叙述鲁肃年轻时“以赈穷弊结士为务”,可见他具有   ⑴    的特点;而(乙)文则叙述了  ⑵  一事,突出了他   (3)    的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自富阳至桐庐 B.负势竞上
自非亭午夜分上下天光
C.猿则百叫无绝 D.好鸟相鸣

哀转久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众不同? ()

A.互相轩邈 B.岁赋其二
C.上使外将兵 D.而乡邻之生日蹙

作者描写富春江水势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水势道:“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者都提到了“奔”,请概括“奔”在表意上的“同”和表现方法上的“异”。
苏轼游赤壁时写道:“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无独有偶,吴均游富春江时亦云“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探知富春江具有怎样的特点?吴均当时有怎样的心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公将鼓之( )
(2)望其旗靡()
(3)会匈奴大入塞()
(4)范兵不敌()
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⑴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
⑵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

(共18分)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
②未果,寻病终()
③蝉则千转不穷()
④争高直指 ()
⑤阡陌交通()
⑥横柯上蔽()
翻译。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请结合《关雎》,谈谈《诗经》的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中前文极力渲染桃花源中的人和事是真实的,最后又说不可寻,为什么?
《与朱元思书》中,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概?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③幸:希望。④诣:到,谒见。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子亡马几何时()
(2)而自挽车去()
(3)顾而谓曰()
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一处)。
心 知 非 是 解 以 与 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 ()(2)是非木杮()
(3)不亦颠乎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A.乐亦在其中矣 。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其此之谓乎。

纪昀这篇文章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