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青和小红都想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小青的方法是: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她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收集数据:
①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m1=________g,如图甲所示;
②将瓶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瓶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如图乙所示;
③用量筒测出倒入液体的体积V=_________mL,图丙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g/cm3。(写出具体数值)
(2)小红用水、石块(密度大于被测液体密度)、烧杯、弹簧测力计也测到了该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ρ为已知):
①用细线系住石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G,如图甲所示;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石块使其浸没在水中,测得拉力为F1,如图乙所示;
③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石块使其_______在待测液体中,测得拉力为F2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___,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用本次实验收集到的物理量表达,水的密度用ρ表达)。
(3)从实验操作的简单、方便这个角度来看_________(选填:“小青”或“小红”)的方法更好。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学校实验室里,小红与同学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特点”。

⑴选取器材时,小红想用自己的梳妆镜进行实验,小明告诉她应该选用玻璃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经过讨论,小红选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图中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
⑶实验时,小红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到________________时为止,记下蜡烛B的位置,测量出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都是20cm,于是她得出: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小明指出小红的实验有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下课后,小红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利用梳妆镜重新设计了实验,如图丙。她在镜前放一笔帽A,在笔帽左侧,用一只眼睛观察笔帽A的像,并沿视线方向在纸上插一枚大头针,使大头针恰好能挡住像B,标记下大头针的位置a;再插第二枚大头针,使大头针恰好能把第一枚大头针挡住,标记下大头针的位置b;然后在镜前笔帽A的右侧,用同样的方法标记下c和d。请利用标记大头针的位置在图丙中找到像B的位置。

小华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只标有“2.5V”字样小灯泡的电阻。
⑴如图甲所示是小华连接的实物连接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替他把电路连接完整(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导线不交叉)。

⑵电路连接完成后,小华闭合开关S,发现小灯泡L 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如图乙所示。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⑶排除电路故障后,小华继续进行实验,并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右表中。小华发现三次测量的电阻相差较大,通过交流,其他同学也都有类似的发现。经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实验有误差是肯定的,但这个现象不能单纯用误差来解释。因为,如果是误差,那么三次测得的电阻值应该相差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并具有_________的特点(选填“逐次增大” 、“逐次减小”或“时大时小”)。
⑷通过回忆实验时小灯泡_______的变化,小华推断灯丝的电阻可能与温度有关。经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灯丝的温度越高,其电阻越大,且大多数金属的电阻都具有此特点。据此,他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测温装置。用一段具有这种性质的金属丝代替小灯泡接入图甲所示的电路中,若要满足温度升高时温度显示表的示数变大,温度显示表应由图甲中____表改装而成。

如图所示,为“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小强在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将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他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若不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该研究过程中采用了______(选填“实验验证”或“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小华做测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所用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当电压表的读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实验时闭合开关,两表均有示数,然后将灯泡从灯座中取走,电流表(选填“有”或“没有”)示数,电压表(选填“有”或“没有”)示数.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3)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选填 “变大”或“变小”),光屏应凸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