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奥斯特实验后.小军和小民认为:通电的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磁场。可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为此.他们找来器材并连成了右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运用研究磁场的方法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l)小军使用小磁针来进行探究。他先在本板上螺线管一端标有黑点的九个位置(图甲)各放置了一个小磁针。通电后发现这九个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乙所示,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重新实验发现这九个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丙所示。
根据小军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通电螺线管外部,中心轴线上各点的磁场方向是相同的;除中心轴线外,通电螺线管外部其他各点的磁场方向是__ __的;
b.通电螺线管外部各点的磁场方向还与_____方向有关。
(2)小民的实验方法是:先在一张自纸中问按照螺线管的大小挖一个孔.然后把孔对准螺线管将白纸铺在木板上.再把绷铁屑均匀地洒在白纸上。通电后轻轻敲击木板.发现细铁屑的排列情况如图丁所示;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重新实验发现细铁屑的排列情况基本没有变化。根据小民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我们学过的 磁体的磁场相似。
(3)小军和小民对他们的实验结论进行讨论后发现.如果把通电螺线管看作一个磁体.则它的N极和S极的位置是由通电电流的方向决定的。怎样描述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N极位置之问的关系呢?
小军经过反复思考发现:从通电螺线管的一侧看去,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N极位置的关系与拧电流表上的螺帽时螺帽旋转的方向和螺帽前进方向的关系挺相似的。
小军根据他的上述发现对“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N极位置的关系”的描述是: 。
)有一个蓄电池,上面标有正、负极看不清楚,请任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判断此蓄电池的正、负极。
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小聪所在的实验小组用漆包线(表面涂在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结合其它实验器材做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根据乙、丙、丁中观察到的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⑴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不同,来判断它______________不同。
⑵通过比较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知道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⑶通过比较丁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外形结构相同的电磁铁,通过相同的_____时,线圈匝数越_______,磁性越强。
⑷电磁铁的原理是。
某同学做“测定一个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V。
⑴如图是他实验的电路,但连接不完整,请你给帮他完成电路的连接。
⑵)电路连接完整后,当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电流表的示数将(填变化情况)。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 电压(V) |
2.20 |
1.50 |
2.50 |
| 电流(A) |
0.22 |
0.16 |
0.24 |
| 功率(W) |
0.484 |
0.24 |
0.60 |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 电压(V) |
2.20 |
1.50 |
2.50 |
| 电流(A) |
0.22 |
0.16 |
0.24 |
| 灯丝电阻(Ω) |
10.00 |
9.38 |
10.42 |
⑶实际实验的有关记录与计算如表:(无表格)
该同学注意到灯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暗,第三次比第一次更亮。你认为,根据他观察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请说出两点(这两点的意思应不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他还注意到,这个实验记录也可以用来计算灯丝的电阻,并完成了有关计算如右表:(无表格)
这位同学有些纳闷儿:导体的电阻不是与电压、电流无关吗?怎么三次计算的灯丝电阻却不一样呢?请你对此作出解释:。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装置中M是,使用它的好处是;
(2)当蜡烛2与蜡烛1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2,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1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3)实验中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2,蜡烛2都无法与蜡烛1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
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
| 物质 |
实验次数 |
质量(kg) |
升高的度数(℃) |
加热时间(min) |
| 水 |
1 |
0.05 |
10 |
10 |
| 2 |
0.10 |
10 |
20 |
|
| 煤油 |
3 |
0.05 |
10 |
5 |
| 4 |
0.05 |
20 |
10 |
(1)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_________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