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1)需要测量悬线长度,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悬线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悬线长度为 mm。
(2)一组同学测得不同摆长l单摆对应的周期T,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T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做简谐运动的单摆的T-l图像。根据作出的图像,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A. 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正比
B. 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反比
C. 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
D. 单摆摆长l越长,周期T越大
(3)另一组同学进一步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讨论时有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
A. 适当加长摆线
B. 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选用体积较大的
C. 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 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转动手柄1,使长槽4和短槽5分别随变速塔轮2和3匀速转动。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上的不同圆盘上,可使两个槽内的小球分别以几种不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6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筒7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标尺8上露出的等分格子的多少可以显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某同学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示意图。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0s。根据纸带上的点迹可判断小车做(选填“加速”或“减速”)运动;计数点B、D间所对应的时间内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为m/s。
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
(1)电热丝P必须置于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为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x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得到如图乙所示图象.则当
时,x为________ m;若悬线长
,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
为________ m.
如下图是利用闪光照相研究平抛运动的示意图.小球A由斜槽滚下,从桌边缘水平抛出,当它恰好离开桌边缘时,小球B也同时下落,闪光频率为的闪光器拍摄的照片中B球有四个像,像间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单位为cm,两球恰在位置4相碰.则A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______.(g取
)
(1)某多用电表的欧姆挡中间刻度值是“15”,一位同学在用它来测量电阻时,先将选择开关旋至“×10”挡处,然后进行调零,再将两支表笔分别与电阻的两个引线接触,结果指针指在刻度值为“100”至“200”之间,为了使测量更准确,他应该将选择开关旋至________挡处.换挡后必须________才能进行测量.
(2)图甲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电流表具有一定的内阻,电压表
的内阻不是无限大,S为单刀双掷开关,R为待测电阻.当S向电压表一侧闭合时,电压表读数为
,电流表读数为
;当S向R一侧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
①根据已知条件与测量数据,可以得出待测电阻R=________.
②根据图甲所给出的电路,在图乙的各器件实物图之间补画出连接的导线.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