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文阅读
水仙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下列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司一(时间) B.购无资(想要)
C.请之(已经) D.是何异于不金陵(回来)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且予自他乡冒雪
C.妇拍呜之 D.怒触不周之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三峡》中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多趣味: ___②沿阻绝:
③哀转久引凄异: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以:不疾也岁大穰
B.其:飞漱间恐前后受
C.或:王命急宣则千或百果然鹤也
D.之:春冬时默而识

李白在彼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后答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与《三峡》有什么相似之处?
(2)此诗与《三峡》的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让人感觉到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及后当治槛,上曰:“勿!因而辑之,以旌直臣。”(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连缀。⑨旌:表彰。
用“/”给文中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于 是 左 将 军 辛 庆 忌 免 冠
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亡()②已()③易()
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书要成诵
司马温公幼时,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也。温公言:“书不可不成诵。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赐为温国公称号。②下帷绝编:“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指孔子研讲《周易》,把穿筒的熟牛皮翻断好几次。即“韦编三绝”。这里是说司马光勤奋。③迨(dài):等到。④倍讽(bèi fěng):“倍”通“背”,讽:背诵。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用力多者收功远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患()②尝()③或()
翻译下列句子。
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A.本文主要告诉读者司马光小时记忆力不好。
B.文章主要表达其他人学习爱偷懒,而司马光很用功。
C.文章主要是说司马光聪明过人,背过的东西终身不忘。
D.作者也赞同“书不可不成诵”的观点。

你赞成“书不可不成诵”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顾欢勤学
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②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注释①挞:用鞭棍打人。②然:通“燃”。
用“/”划出句子的朗读节奏
夜则然糠自照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见赋乃()(2)见而之()(3)父使驱田中雀()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
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顾欢勤学的事迹。
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日近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以东渡意告之。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晋明帝:晋朝皇帝司马绍,他是元帝的儿子。元帝:晋朝皇帝司马睿,字景文,建立东晋。②洛下:洛阳,西晋的京都。③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④居然可知:由此可以推知。⑤更重问之:并且就同一个问题重新向明帝提问。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明帝问何以致泣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具()(2)因()(3)异()
说说“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的意思。
晋明帝就同一个问题回答“日远”和“日近”的原因各是什么?
晋明帝是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