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 “遵”字,升其行 ·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 ·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 ·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谥曰和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选自《宋史·李遵勖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名勖,帝益“遵”字益:增加 |
B.升其行 为崇钜子行:品行 |
C.遵勖请班 其下班:排序 |
D.构 堂引水,环以佳木构:修建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B.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C.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D.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遵勖小时就曾被占卜的人认为日后当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他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并成为驸马,被赐予驸马都尉之职。 |
B.李遵勖为人谨慎,府第中带有凤、龙等的器物,或命拆除,或隐藏起来;可也曾因犯错而被贬,但不久又被起用。 |
C.李遵勖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来试试自己的能力。在任澶州刺史之时,为防止黄河泛滥,他监督工匠施工,七天就修成了大堤。 |
D.李遵勖对朝政多有辅助,他曾劝章献皇后还政天子,也曾暗中请求皇帝把晋国夫人安置在别的宫中以压服众人的议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
(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至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人属孟尝君 属:通“嘱”,告诉 | B.以何市而反 市:集市 |
C.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揭:举。 | D.狗马实外厩实:充满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以君贱之也 | B.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
C.衣冠 而见之 | D.孟尝君怪其疾也 |
下列句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客何好 |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
C.贫乏不能自存 | D.食以草具 |
冯谖一而再、再而三的歌曰“长铗归来乎!”,结合上下文,其实是因为()
A.恃才求用; | B.索求无度; | C.贫乏穷困; | D.不自量力。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
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候。俊置靖胜军,以密统之。平贼董青、越万、徐明等,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陷扬州,士民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傅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驰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间,敌疑,宵遁。密乃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①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老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十六所,积钱十万缗、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观使奉朝请②。
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淮,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彻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罢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少傅。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删改)
【注释】①拊:通“抚”。②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累功:多次立功。 |
B.金兵陷扬州陷:攻破。 |
C.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方略:策略。 |
D.乾道元年九月,致仕致仕:出任做官。 |
对下列原文中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
B.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
C.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
D.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赵密遇事冷静,处事果敢。在建炎元年,跟随着张俊讨伐任城贼寇李昱的时候,张俊走在前面,遇到了敌人的伏击,赵密奔走射击,连续射杀好几个敌人,他们才得以脱离险境。 |
B.张俊非常欣赏赵密,设置军队让赵密来统领。而赵密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先后平定了董青、越万、徐明等人的叛乱。在之后的几年,赵密因军功多次被提升。 |
C.赵密打仗讲究策略。绍兴二年,敌军分两路进攻滁州和濠州,赵密先是主动出击挫其锐气,然后亲自率领五百骑兵设下埋伏,在敌军识破并趁夜色逃跑之时,又能果断出击,断了敌兵退路,大败敌军。 |
D.赵密因为年老不能再在疆场冲杀,故而转任为太尉,后来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帝爱惜他的才能,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并没有答应其辞官回乡的请求。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2)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漓,遂为眉州人。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我矣。”扬休卒不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
B.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
C.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
D.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 |
B.“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 |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
D.“五经博士”,学官名。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扬休,进士考试高等及第,入仕后能体察民生疾苦,因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被追究,由开封府推官外调担任宿州知府。 |
B.石扬休上奏称记注官应当站立陪侍天子,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时,他对官员的失职也提出了批评,这些都得到了皇上的赞同。 |
C.石扬休性喜悠闲,和家人谈话从不涉及朝廷事务,也不以草拟诰命文书见长,但他关心朝政,所上奏章对时政均有补益。 |
D.石扬休早年家境贫寒,衣食不足,出仕后历任地方及朝中多职,十八年后才因病暂得归乡,却遍受乡里富人的钱物。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
(2)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吕言来,必我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硃鉴传
硃鉴,字用明,晋江人。童时刲股疗父疾。举乡试,授蒲圻教谕。
宣德二年,与庐陵知县孔文英等四十三人以顾佐荐,召于各道观政三月,遂擢御史。巡按湖广,谕降梅花峒贼萧启宁等。请复旧制,同副使、佥事按行所部,问民疾苦。湖湘俗,男女婚嫁多逾三十。鉴申明礼制,其俗遂变。
正统五年,复按广东。奏设钦州守备都指挥。奉命录囚,多所平反,招抚逋叛甚众。还朝,请天下按察司增佥事一人,专理屯田,遂为定制。
七年,荐擢山西左参政。奏减平阳采薪供边夫役。景帝监国,进布政使。寻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上言:“也先①奸诡百端,杀掠无已。复假和亲,遣使觇伺。以送驾为名,觊得开关延接②。稍示抗拒,彼即有辞。其谋既深,我虑宜远。宜暂罢中贵监军之制,假总兵以生杀权,使志无所挠,计有所施。整散兵,募勇士,重悬赏格。鼓劝义旅,征勤王兵,数道并进,戮力复仇。庶大驾可还,敌兵自退。曩者江南寇发,皆以诛王振为名。夫事归朝廷则治,归宦官则乱。昔高皇帝与群臣议事,必屏去左右,恐泄事机。乞杜权幸③之门,凡军国重事,属任大臣,必当有济。”景帝嘉纳之。
时瓦剌窥塞下,鉴日夜为守御计。景泰元年,敌数万骑攻雁门,都指挥李端击却之。寻犯河曲及义井堡,杀二指挥,围忻、代诸州,石亨等不能御。长驱抵太原城北,山西大震。命鉴移镇雁门,而别遣都督佥事王良镇太原。援兵渐集,敌亦餍,乃引去。时山西仍遘兵荒,鉴外饬戎备,内抚灾民,劳瘁备至。
二年十月,镇守山西都御史罗通召还。命鉴兼领其事。明年诏遣大臣行天下,黜陟有司。礼部侍郎邹干至山西,多所论劾。鉴请召干还,干因极论鉴徇护,帝是干言。其年十月召鉴佐院事。至京,致仕④去。
初,景帝易储⑤,鉴贻大学士陈循书,言不可。且曰:“陛下于上皇,当避位以全大义。”循大骇。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明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也先,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②延接,接待。③权幸,有权势而得帝王宠幸的人。④致仕,古代官员正式退休。⑤易储,更换太子。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
B.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
C.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
D.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乡试。举,举荐。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考中者称举人,俗称孝廉。 |
B.和亲,与敌议和,约为姻亲。一般来说,和亲双方都是为了避免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
C.大驾,指天子的车驾,也指皇帝出行的 仪仗队中规模最大者, 这里是指对他人的尊称。 |
D.景泰元年。景泰,是明代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元年,即他即位的第一年。年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硃鉴小时便有孝道,后来提拔做了御史,到湖广一带巡视,招降了萧启宁等贼人。 |
B.硃鉴又到广东巡视,受命审讯囚犯,多被翻案,还招抚叛逃之人;巡视完毕,回到朝廷,请求增设管理屯田事务的官。 |
C.硃鉴在山西做官时,曾上书减免供边的徭役,此后还上书皇上,期盼杜绝敞开有权势之人得帝王宠幸之门,得到景帝的嘉奖。 |
D.硃鉴关注边防,制定防御计策,内抚灾民,外饬戎备,先后在雁门关击退瓦剌军队。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时山西仍遘兵荒,鉴外饬戎备,内抚灾民,劳瘁备至。
译:
⑵鉴请召干还,干因极论鉴徇护,帝是干言。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一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卜风。 |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