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乾铃悠扬。河南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世界上对外交流与贸易的主阵地之一。2000多年后,驼怜声远,铁笛声疾,在丝绸之路建设中,河南借力郑欧班列,从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再一次进入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一带一路”是给手河南难得的机会。只有抓住机会,融入进去,才能重构经济版图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2014年前10个月,河南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和国外资金80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在河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81家,国内500强企业156家。新常态下的河南经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我省应如何抓住机遇,借助“新丝绸之路"实现腾飞?(三个方面即可。6分)
(2)在河南连通世界的过程中,给我们青少年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两个方面即可。4分)
前日,武汉一电动车主因好心扶起不慎摔倒的八旬老太,反被老太太认定是撞人者。就在车主自认倒霉,准备赔200元了事时,在数名现场目击者的坚持下,交警判定这起事故并非交通事故,让车主离开现场。无独有偶,在江苏如皋,也有监控视频证实,一位老太太认定是在路边撞到自己的大巴司机,实际上是出手相助的好心人。如果没有了监控视频和目击证人,人们还敢做好事吗?网友“时事周刊”说:“大巴司机幸有铁证┈车前摄像头;有人证┈乘务员和乘客;没有糊涂法官,就得以迅速洗清冤白。但是,以怨报德的人总得不到惩罚,下一次扶起她的人还会这么幸运吗?”也有网友感慨,以后做好事一定要先备好视频和至少3个目击证人。在“这社会现状真让人唏嘘,难道老人都希望看到自己在路边跌倒时,行人都无视之匆匆而过吗?”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悟。
材料一:新华网福州报道福州朱先生一家是低保户,每月只靠他400元的工资过日子,儿子在福州某重点高中读书,下半年就读高三了。朱先生说,以前就知道学校有一项贫困生可减免学费的措施,因为儿子反对,一直没有向学校申请,每次交学费就东借西凑。今年的学费实在没有着落了,才想起申请减免,可儿子一听,死活不同意,理由是申请之后学校会把名单公布出来,同学和老师就都知道了。
材料二:中国扶贫基金会从社会各界招募的36名志愿者,组成12支分队,怀揣调查问卷,奔赴12个县市,对优秀特困高考生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对特困生所在高中的教师调查统计显示:尽管教师认为几乎所有特困生都能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观点表明,48.5%的特困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自卑倾向。
⑴、上述特困生面对学校、社会的救助为什么感到“伤自尊”?
⑵、你觉得助人者如何才能达到既助人又不伤害被助者自尊的目的?
看图分析
(1)、你认为上述言行分别了侵犯公民的什么权利?
(2)、当我们的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做?
学琴五年了,小芳恨透了钢琴和小提琴。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练琴之类的话尤其反感,甚至听到他们提醒“快起来”早些休息”的话都心生厌倦更不用提父母过问她的学习成绩了。有时,她从心里讨厌她的父母。总之,小芳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1)你认为小芳的表现属于什么心里现象?具体表现在哪里?
(2)如果不设法调整,小芳的这种心里将会给她带来哪些危害?
(3)你认为小芳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的黄金驿站,青春期是人生最美丽的春天。从进入中学的那一天起,我们发现自己长大了。中学生活有成长的快乐,也有种种失意与烦恼。据对某地七年级新生适应环境情况的调查显示,有56.1%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l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明确,24%的学生心态不太平稳。有的学生因环境变化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因成绩不佳丧失信心……
(1)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常吗?为什么?
(2)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后,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