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 | B.9:1 | C.1:11 | D.1:9 |
学习化学时会遇到很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C.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质量一定相等 |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相等 |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工具。右图是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表示,
下列有关镁元素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2 |
B.它是金属元素 |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D.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4.305% |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 B.木已成舟 | C.死灰复燃 | D.积土成山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 溶液除去 |
B.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
C.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
D.淀粉、纤维素、油脂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
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
A.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l/L的KMnO4 酸性溶液,再分别加入0.1 mol/L H2C2O4 溶液2 mL、0.2 mol/L H2C2O4 溶液2 mL, 分别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
探究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向少量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足量稀HNO3和NaNO2溶液 |
验证火柴头含有氯元素 |
C. |
向盛有少量溴乙烷的试管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
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 |
D |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 |
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