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D为M商品的需求曲线,S为M商品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D1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1点,需求曲线D2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2点。下列经济现象可能导致M商品由E2向E1点移动的是
①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下降 ②M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跌
③M商品生产规模急剧下滑 ④M商品的行业生产率提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俗语、成语与有关哲理相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重视量的积累 |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C.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事物是发展的 |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从哲学上看,下列选项中,蕴含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C.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这主要体现了( )
A.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
B.要注重事物量的积累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称之为“时代的发展”的观点( )
A.正确地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
B.具有超前时代性的观点 |
C.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
D.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