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各题。
刘观传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繁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今为甚耳。”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赇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坐事,谪本部吏坐:因……犯罪
B.以佐为右都御史以:把
C.遂下锦衣卫狱:监狱
D.以是为舆论所鄙:鄙视

下列词语按次序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荐擢监察御史(2)坐事□皇太子谴责
(3)帝厌□繁琐(4)永乐末已有□

A.为、而、之、矣 B.以、为、其、之
C.以、为、而、其 D.以、为、乎、也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B.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C.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D.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观出任嘉兴知府,因父母去世,守丧去职。
B.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大理寺少卿,给两份俸禄。
C.御史张循理等人上奏章弹劾刘观,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的奏章给他看,他立即认罪了。
D.刘观父子入狱后,本来要处以极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于是将刘辐谪戍辽东,刘辐独自客死辽东。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
②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
(2)杨士奇和杨荣等所说的“年来贪浊成风”,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题。
情采(节选)
刘勰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①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②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③之上,其为彪炳缛采明矣。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④,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也。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⑤,贵乎反本。
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攡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赞曰∶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吴锦好渝,舜英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注释
①沦漪(lúnyī):水的波纹。②鞟(kuò)同犬羊:《论语·颜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鞟:去了毛的皮革。③织辞:编织文辞。鱼网:指纸。《后汉书·蔡伦传》说蔡伦开始用树皮、鱼网等造纸。 ④黼黻(fǔfú):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⑤贲象穷白:《易经》中贲的卦象最后一爻是“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资:凭借,依靠
B.故体情之制日疏体情之制: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
C.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心理:内心情感
D.吴锦好渝,舜英徒艳渝: 改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五情发而为辞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何以明其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反所以失鱼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乃可谓雕琢其章心术既形,英华乃赡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的一项是

A.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B.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
C.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D.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是针对当时“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创作风气而发的,作者认为有纯正充沛的思想感情,又善于运用健美的文采;情采交融,这才能说服读者,打动人心。
B.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从文情关系的角度总结了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一种是《诗经》以来“为文而造情”的优良传统,一种是后世“为情而造文”的不良倾向。
C.作者指出“采滥辞诡”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应是首先确立内容,然后造文施采,使内容与形式密切配合,而写成文质兼备的理想作品。
D.作者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因而应该文质并重。他也强调文必有采,但必须以“述志为本”,不能以文害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译文:
(2)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译文:
(3) 言以文远,诚哉斯验。
译文: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题。
虚实篇孙子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佚:安逸
B.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利:用好处去引诱
C.乖其所之也乖:背离
D.因形而错胜于众错:错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能为敌之司命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则我专而敌分蟹六跪而二螯
C.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D.水因地而制流我欲因之梦吴越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胜可为也”的策略的一项是

A.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B.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C.不知战地,不知战日
D.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论述“虚”“实”的运用与主动权的夺取保持问题,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孙子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B.根据文意,“虚”是指军事上的兵力强大、集中和有备;“实”是指兵力薄弱、分散和无备,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战争主动权的夺取和保持关系甚大。
C.孙子指出,如果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就可以“攻而必取,守而必固”, “进而不可御,退而不可追”,就“能为敌之司命”。
D.《孙子兵法》传世近两千五百年,早有“文义兼美,绝出古今”之誉,本篇语言精确简约,基本体现了《孙子》语言的特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译文:
(2)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译文:
(3)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译文: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始皇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间,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翻译: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番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
吾闻天下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免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
翻译: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