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语句翻译在答卷对应的横线上。(共四句,每句3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题。(19分)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骈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六一居士集卷二十七》)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处穷达,临祸福穷:贫穷 |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
C.不为苟止而妄随 苟:如果 |
D.师鲁亦骈而得罪矣骈:写文章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每小题2分)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代称纸。②氍毹(qúshū):毛织的地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写:作画 |
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期:要求 |
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颔:点头 |
D.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名:名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绂始为作画筑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
B.①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①昆山夏昶者……亚于绂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D.①然人多以馈遗得之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②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③虽豪贵人勿顾也
④明旦访其人赠之
⑤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⑥绂颔之而已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 |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译文:
②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拟论姚莹功罪状①
(清)鲁一同
守边之士,皆威信千里,坐摧强寇。用之则边境安,舍之则戎心启。故延寿②不赏,汉臣寒心;道济③见杀,宋疆日蹙。何者?忠孝勇猛之士,敌人所构忌,谗间所由横生,徒以纤芥之间,卒絓④吏议,使折冲奇士旋踵及身,为世深戒,诚可痛也!
窃见前台湾道姚莹,忠勤文武,守边数年,横塞夷虏之冲。虏尝三犯之,摧败夺气以去。军兴以来,南接广闽,北连江浙,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台湾地广不过一大郡,卒不过千人,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往者和议初成,佥谓可恃。厦门旋覆,浙东再躏。准今视昔,和之不可信可见于此矣。今信逆虏反复之说,轻折捐命之臣,摧败士气,为夷复仇。
夷自定海以来,小入覆军,大入夺城,焚杀淫掠,动以万计。就如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亦足以雪数年之深耻,偿士卒之冤痛。
奉命守土,惟敌是求。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诸臣守义,死节于下。以守则固,以和则久。国体事机,亦无损缺。臣见其功,未见其罪。
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莹等一去,海外孤危。后有来者,避畏吏议,孰敢击贼?边吏解体,辱军之将有所饰其耻,率相委而去。东南之祸未有艾也。
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进退之义,臣未得其中。谓宜湔雪莹罪,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谨状。
【注】①姚莹,台湾兵备道,曾带兵击败入侵的英军。事后,英政府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严惩姚莹。朝廷迫于压力将姚莹革职。②延寿,是甘延寿,他是西汉末年的将军。③道济,是檀道济,他是南朝名将。④絓:触犯,影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敌人所构忌构造 |
B.轻折捐命之臣捐助 |
C.东南之祸未有艾也停止 |
D.激励有功,以劝来者劝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 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②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③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易箦:指弥留之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旋除删定官解除 |
B.其得上眷如此亲属 |
C.盖寓微词也细微 |
D.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显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古代诗文阅读( 2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
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
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
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日:“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
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山名)以集于京。期岁之间,
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
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
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
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
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
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
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
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
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选自《宋史•张平列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白太宗鞫之鞫:审问 |
B.秦王益不喜益:渐渐 |
C.微时遇异书微:年幼 |
D.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董:督察 |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现太宗重视张平和体现张平治理业绩的一组是()
A.太宗尹京兆,置其邸监市木秦、陇 |
B.畀以兵食之重寄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
C.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时人称其宽厚 |
D.各振举其职焉系舟其中,不复调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平曾在秦王手下供职,最初应该是颇受信任的。后来有人指控他暗中贪 污,可是查无实据,但张平还是被秦王遣离了。 |
B.张平在采办秦、陇林木时改革了旧制,在造船场想办法减轻百姓的劳役, 用和平方式解决盗贼问题,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C.张平为人宽厚,曾经有郡吏侮辱他,后来这些郡吏犯了罪被发配去做苦力, 张平知道后以德报怨,并嘱咐儿子善待他们,想方设法赦免他们。 |
D.作者在最后一段议论中,扬张抑陈,是就其人品而言的,但从他们的工作 |
能力来说,评论者都作了充分的肯定。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
译文:
(2)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