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12分,每小题3分)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公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1)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2)。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1)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2)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间:离间 |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稍:稍微 |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本:根本,质本的东西 |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依据文意,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的主要依据是 (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
C.羽杀之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
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
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 |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
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
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 ②木欣欣以向荣 |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皆出于此乎 |
D.①论者称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洒脱不凡的一组是()
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⑤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⑥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A.②③④ | B.①③⑥ | C.④⑤⑥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被免职,贬官为楚台殿中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2)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
(3)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4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
B.王翦谢曰谢:道歉 |
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疲” |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翦言不用,因谢病不如因善遇之
B.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以其无礼于晋
C. 归老于频阳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唯大王更择贤将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 | B.③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⑵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⑶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①,至吴陈②,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③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④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 ③保栖:守卫居住④行成:议和,求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发精兵击越悉:尽,全 |
B.卑辞厚礼以遗之遗:赠送 |
C.乃见大夫种于吴王见:接见 |
D.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吊:悼念死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兴师伐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女忘会稽之耻邪及其所之既倦 |
C.种还,以报勾践斧斤以时入山林 |
D.阖庐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与例句中划线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
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B.贤贤易色 |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孔雀东南飞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
(2)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3)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3分)
(4)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①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西收兵,军于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②,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节选自《史记· 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尸:尸乡,地名。②附骥之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地至雍丘下略:大概 | B.受诏别击楚军后别:另外 |
C.汉王遁而西遁:逃跑 | D.军于荥阳军:驻扎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
B.①余与他广通②失其所与,不知 |
C.①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②吾其还也 |
D.①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
B.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
C.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
D.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
(2)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
(3)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3小题,每小题3分)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繇是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游侠传》)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宣帝微时与有故 微:低贱,卑下 |
B.相随博弈,数负进数:屡次 |
C.值其方饮值:遇到 |
D.奈何以小文责之责:责备 |
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 ( )
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 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③西曹以故事适之 ④取客车辖投井中 ⑤满百乃相闻 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 |
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帝推荐他。 |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
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1)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
译文:。
(2)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