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位深闺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
B.“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描写了深闺女子精心梳妆和倚楼盼望的孤独情景。 |
C.“肠断白蘋洲”写出了深闺女子因失望回到分别之地“白蘋洲”的痛苦心情。 |
D.这首词描绘了帆船、落日、江水、小洲等景物,富有画面感。 |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融人、景、情于一体,景有层次,情有起伏。 |
B.“过尽千帆皆不是”是感情的转折处,体现了深闺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相思之苦。 |
C.“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用词精炼传种,绘景色彩明丽。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
古诗词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
C.“谁料” 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
(2)“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 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陇西行》和《破阵子》都有“可伶”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 ⑴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⑵ 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