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一次考试,小亮的同桌小强几次要和他对答案,小亮都没有理睬。事后,小强就不和小亮说话了,其他同学也说小亮是假正经,太不够意思。
情景二: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刚发现一个高大的男生对一个瘦小的同学拳打脚踢。小刚想:“这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于是,他就离开了。
情景三:小华的叔叔开的超市经常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小华多次劝说无效,就打电话到工商管理部门举报。最后,他叔叔受到了处罚。
(1)人的行为可分为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上述情境中小亮、小刚、小华的行为分别属于那种行为?请简要说明理由。
(2)面对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非正义行为,有正义感的人应该怎么做?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乘车人向车外抛撒物品,最高将被处以50元罚款。”安徽省各地积极开展活动整治“车窗垃圾”现象,要求车主和乘客充分认识到隔窗抛物的危害性,改掉隔窗抛物这一不良行为。
(1)结合课本回答漫画包含的寓意
(2)为提高公民的素质,遏制隔窗抛物不良行为,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做出理性的判断: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
材料二:历史告诉我们,落后被人瞧不起,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抓住当前国际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自己。发展是硬道理,不仅是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增强我国外交实力的基础.国家间的竞争,基础在实力.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是大道理.
(1)材料一反映出当今世界的什么发展趋势?
(2)我国强调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面对日益发展和开放的世界,青少年应该培养什么情感和意识?
下列图表反映了同学小张的父母对远行的子女告别嘱咐和家庭出行方式的变化。
年代 |
20世纪7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 |
进入21世纪后 |
告别嘱咐 |
记得写信回家 |
记得打电话回家 |
记得打手机回家 |
记得视频问候 |
家庭出行方式 |
步行 |
骑自行车 |
骑摩托车 |
开小轿车 |
图表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什么?请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315晚会四号热点投诉——先洗脑后卖药 老人上套把钱掏。打着举办讲座的名义,不断给参与健康讲座的老年人送礼物,最后再推销一堆三无保健品,骗取老人钱财,这种骗局屡见不鲜。在3·15晚会的各种投诉平台上,有很多网友替家中老人发来邮件,投诉所谓的保健品和药品骗光了老人的钱财,或是咨询如何才能说服家中老人不再购买保健品。
材料二:晚会报道:72岁的王大妈,平时省吃俭用,为了健康,偏爱购买各种保健品。在她家里大大小小13个纸箱子里装满了这几年买的部分药品,总共有30多个品种,投资近40万元。但央视财经记者仔细看了看这些所谓的药,大都没有任何批准文号,来路不明。王大妈怎么都不相信,保健品并没有给她带来健康,留下的除了一身的病痛就是沉重的外债……
材料三:2014年4月,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发布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提示,在1000名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购买过1种保健品的占51.2%,两种的占24.7%,3种的占3%,未购买过保健品的占14.5%。用过保健品后,感觉有效的占9.1%,一般的占47.4%,无效的占29.2%,感觉出现了副作用的占1.8%。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保健品骗人事件”侵犯了老年消费者的哪些权利?(两方面即可)
(2)请你分析造成“老人上套把钱掏”的原因。(两个方面即可)
(3)如何才能避免“保健品骗人事件”的再发生。(两方面即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中国氢弹之父,89岁高龄的于敏,报国心皎洁,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材料二: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的途径,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 2014年9月1日,我市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1)材料一中于敏做法体现了“爱国、敬业”,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哪一个层面所倡导的内容。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和青少年应做怎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