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能力)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为      (填字母)。

A.Cl2、Br2、I2的熔点 B.Cl2、Br2、I2的氧化性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 D.HCl、HBr、HI的酸性

(3)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①D为              (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某化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其分子组成可用OxFy表示,10mLOxFy气体能分解生成15mLO2和10mLF2(同温同压)。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②已知该化合物分子中x个氧原子呈…O—O—O…链状排列,则其电子式为          ,…O—O—O…链状排列中中间氧的价态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溶液的密度/g·cm-3
硫酸
c1
ρ1
氨水
c2
ρ2



(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不写单位,用含c1、ρ1的代数式表示)。
(2)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3)将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2 mol·L-1c2 mol·L-1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ρ2 g·cm-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c2 mol·L-1(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成分是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含少量铁、铝、钙的盐)。实验室以盐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水,调成泥浆②稀硫酸调pH为1~2③煮沸④过滤―→―→产品
已知:①室温下Ksp[Mg(OH)2]=6.0×10-12。②在溶液中,Fe2、Fe3、Al3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室温下的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 mol·L-1,则溶液pH≥________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由滤液Ⅰ到滤液Ⅱ需先加入NaClO调溶液pH约为5,再趁热过滤,则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______________;②过滤,得沉淀;③________________;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4·7H2O的质量为24.6 g,则该盐泥中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为________(Mg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共a mol,与b mol O2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 H2O,试求:
(1)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
(2)当a=1,且反应后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O2时,b=,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
(3)a的取值范围是

(Ⅰ)在室温下,向某一容积固定的真空容器内充入丁烷(气)和氧气,使容器内混合气的总压强达到p1,点火燃烧,氧气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为p2
(1)若丁烷燃烧的生成物只有H2O(液)和CO2,则p2/p1
(2)若=0.64,则反应前混合气中丁烷的物质的量分数=
(Ⅱ)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m L·mol-1,O2和N2的混合气体a g含有b个分子,则c g该混合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所占的体积应是L。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60周年国庆阅兵车HQE顶级红旗采用全铝车身,铝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时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C.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应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而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为SiO2
D.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E.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F.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数目也不变
(2)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①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电离理论。
②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的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H2O;BNH4+;COH;DHCO3-;ECH3COO;FCl
③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OH] → H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H3BO3+H2O=H+[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________(填“H3BO3”或“H2O”);
CuCl2+4NH3=[Cu(NH3)4]2+2Cl
该反应中的酸是________(填“CuCl2”或“NH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