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小农经济彻底解体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1972年以来,在甘肃嘉峪关一带魏晋古墓中,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这些墓砖描
绘了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狞猎、商贸等内容。这些画像砖最能说明的
问题是,当时嘉峪关一带

A.社会经济异常繁荣 B.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C.农牧并举和谐发展 D.不同文明形态共存融合

王守仁(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关于“良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良知的丧失主要在人的私欲 B.良知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C.良知就是存在于自己心中的理 D.良知主要是天生的

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场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便于安置官吏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疆域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