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清末新政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多以通俗的小故事来阐明他们的核心思想。“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的典故应出自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下面哪种主张( )
A.“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B.“谓行仁自孝悌始” |
C.“刑不避大夫” |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 B.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
C.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