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
|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
|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
|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说的“民主政体”可能是指( )
| A.西周分封制 | B.秦朝中央集权制 |
| C.唐朝三省六部制 | D.宋代二府三司制 |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
|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
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由此得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 A.恢复欧洲经济 | B.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 C.实施杜鲁门主义 | D.稳定世界经济 |
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 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
| 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
“某国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而且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的母体,这可以说是某国最令人吃惊的创造,也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某国应该是指( )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