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B.朱熹的“格物致知” |
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 B.倡导尊老爱幼 | C.强化尊卑等级 | D.凝聚血脉亲缘 |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
C.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
D.宗法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
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①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封建专制的加强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封建制度的完善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