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
1988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曼访问中国后写道:“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相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面貌。”说表明当时的中国( )
A.私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
B.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 |
C.农民首次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 |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与80、90年代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B.“一五”计划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