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关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世纪30年代起逐步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 |
B.热衷于塑造正面人物和英雄形象 |
C.按事实描写生活,对现存秩序强烈不满 |
D.刻意表达对理想不同的憧憬和追求 |
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
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
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
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
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 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 、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宰相没有地位 | B.外朝制约内朝 |
C.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 | D.皇权空前强化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属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①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