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修订。2011年11月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至征求意见工作结束的时间,公众通过邮件、传真、信件等方式反馈各类意见1500余条,普遍赞成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
材料二:“建设美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当前,我国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听从民意,科学决策,从源头上杜绝一些高污染产业的“上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才能扭转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建设天蓝、地绿、水静、风轻的美丽中国。
(1)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有关民主决策的知识,说明环境保护部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什么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建设美丽中国。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浪潮的冲击,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
甲观点认为:“中国的唯一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地去学人家。”
乙观点认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对以上两种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有人认为,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就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同学们常常议论的话题。
甲同学:“不管什么职业,只要能稳定的干一辈子就行。”
乙同学:“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就是要靠政府。”
丙同学:“工作要体面,不要让人看不起。”
丁同学:“一定要找与自己专业知识对口,志趣爱考一致的工作。”
请对上述四人的观点分别进行简要评析,指出其合理和不足之处?(12分)

现代社会存在多种风险,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火灾、踩踏等安全事故。事实上,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在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两个观点:
观点一:人类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浩劫。
观点二:人类只有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才能避免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请运用规律和联系的知识,评价以上两个观点是否准确,并加以分析说明。

2010年12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作出修改。修改后的条例草案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出发,完善了有关制度。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工伤保险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保险?
(2)王先生在某企业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在工伤认定和经济补偿等方面与企业单位协商没有达成一致,请帮助王先生设计解决此事的简要方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