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法治是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2015年,H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常用行政权力从2500多项削减到1474项,削减幅度达41%,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再次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积极推动消费维权便利化、智慧化、规范化、社会化;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生保障领域……该政府正以新作为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揭示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回答,H市政府的一系列做法所体现的道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H市政府积极做好权力“减法”的原因。
从2009年1月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包括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内的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社会各界众说纷纭,积极献计献策。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引起了杜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文理分科?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请说明这句古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
党中央提出协调的战略任务后,某省政府召开了一次不同地区、各个级别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干部们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干部甲:协调发展首先要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可见,协调发展就是一个经济的指标问题。
干部乙:当前,困扰和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等问题。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最好用几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可以给各个地区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两位干部的发言进行评析
材料一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城镇居民 |
35.8% |
35.3% |
35.1% |
34.8% |
农村居民 |
45.2% |
43.6% |
42.5% |
41.7% |
材料二.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中国历来都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诠释。
材料三“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发出感叹,原因是:堵车、污染。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烦恼。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请根据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这一诠释发表你的看法。
(3)依据材料三,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为小张向政府 “上书”寻找依据。(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