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罗才敏同学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一重要时事,他设计了一张"时事资料卡":
时事资料卡 战略构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倡 议 者:中国 参 与 者:亚欧大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至2015年1月底,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并参与。) 原 则:共商、共建、共享 目 的:沿线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语 录:"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演奏的"交响乐"。 |
这张"时事资料卡"蕴含着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
2015年4月15日,由中国提出并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确立了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10年,这个数字将翻一番。
你从上述材料中读出了什么?
分析说明(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信息一:2010—2014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数据
注: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村居民要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1)根据信息一中的经济数据,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信息二:经济新常态被称为是更高层次改革开放,它一靠制度设计,二靠科技创新。如近年来,国家简政放权、设立上海自贸区都是制度设计的重大举措;另外,2013年,我国同样的资源投入,所产出的财富是1978年的3倍,就主要是科技创新的结果。
(2)请运用八年级下册《复兴中华》的相关知识,谈谈经济新常态要破茧成蝶为什么要依靠科技创新?
信息三:针对新常态,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增长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努力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3)分析信息三体现了我国哪一重要指导方针?信息三是如何体现这一重要指导方针的?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一生获奖无数,但他为了中国核武器研究“隐身”长达三十年,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始终没有退缩放弃。他不辞辛劳、不计名利,为了国防科研事业奉献一生,最大动力便是他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2015年1月9日,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于敏院士的事迹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启示?
关注新常态,创造新奇迹
材料一:2015年5月2日,美国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和他的“黄金搭档”芒格盛赞中国经济取得成就,并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巴菲特说,中国用四五十年的时间做了美国两百年的工作,是个“奇迹”。他认为中国“找到了释放自己潜力的道路。”
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这次会议上,“新常态”被定位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新阶段、新形势的大幕正式拉开。
材料三:漫画《帮扶》
(1)你认为“释放自己潜力的道路”是什么?我国坚持“释放自己潜力的道路”的总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谈谈你的理解。
(3)材料三中的漫画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4)请你为我国在“新常态”下继续创造“奇迹”出谋划策。
学习凡人善举,争做有用人才
材料一:2015年2月27日晚,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基层一线的人们,用默默的坚守、不变的信念、朴实的话语,一次次湿润着我们的眼睛,激发着我们的共鸣,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体现,有力地诠释了至情至性、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氢弹之父”、“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于敏,1961年被国家选派参加氢弹理论预先研究的时候,他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毫不犹豫地服从分配。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带领的科研队伍一次次陷入困境,又一次次突出重围,潜心研究,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的重大突破。他以其学术贡献令后辈高山仰止,更以平和善良的性格赢得身边人的爱戴。
(1)以于敏为代表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哪些优秀品质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
(2)请你谈谈像“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这类活动的意义。
(3)学习“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事迹,你打算怎样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